成都为什么叫蓉城(成都简称为蓉背后有什么含义)
成都,一座古老又现代的城市,是历史上突然失踪的“古蜀国”所在地,直到东周末年蜀王开明九世,再次建城才有真正意义上的“成都”。
成都有过许多别称,其中“蓉城”和“锦官城”是流传最广的,而“龟城”就有些不太好听了,你知道这些别称背后的意义吗?且往下看。
成都自古以来就是藏龙卧虎之地。西汉末年政权动荡,公孙述在成都称帝,改成都为“成家”。到东汉末年,刘备在此创建蜀汉政权,与曹魏、孙吴共同上演三国演义。
到了隋唐时期,成都在经济、文化、科技等方面得到空前发展,此时期的成都与长安、扬州、太原并称全国四大城市。
尤其是唐朝时期,成都的农业、纺织业、手工业等都有了飞快的发展,有“扬一益二”之说。
而历史上一大批文学家曾云集成都,李白、杜甫、薛涛、李商隐等都曾来此游历或定居。从益州到锦城,从成都到蓉城,成都城市名称的演变记录着这座城市古老而又深厚的历史文化韵味。
“成都”市名的演变
关于“成都”一名的来历,根据《太平寰宇记》中记载,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,“一年而所居成聚,二年成邑,三年成都”而来。
在蜀语中“成都”的读音就是蜀都,成都本身的含义就是“蜀国最终的都邑”。
四五千年前,古蜀先民从西北高原迁到更适宜居住的成都平原,他们辛勤劳作。
到了夏朝,形成高度发达的“三星堆文明”;东周末年,蜀王开明九世从今天的郫县迁徙成都,建立都市,称成都。
战国时期,秦惠文王派张仪灭巴蜀,改蜀国为蜀郡,设成都县,作为蜀郡的治所。之后秦王接受张仪的建议,按当时咸阳的格局修筑成都城。
当时的市区范围不大,分为东、西两部分,东为大城,郡治,是达官贵人的居所,也是政治中心;西为少城,成都县的治所,是商业及市民居住区,是经济中心,所以成都又叫“少城”。
唐明皇为躲避“安史之乱”来到成都,改蜀县为华阳县,成都也改称“南京”,成了中原人士的避难所。
一时间富商巨贾纷纷迁往成都,当时有“扬一益二”之说,即天下城市,扬州第一,成都第二。
诗人李白在《上皇西巡南京歌》中赞叹:“九天开出一成都,万户千门入画图。草树云山如锦绣,秦川能及此间无。”
到宋朝时,天下分为十五路,四川地区被划分为益州路、梓州路、利州路、夔州路,简称川峡四路,这也是“四川”名称的由来。
益州路治所一直在成都,当时叫成都府,管辖成都、华阳两县。成都的名称一直保留到现在。
“锦城”这个名字的由来
成都在漫长的历史中获得过不少美称,锦城就是其中之一,那这个名字是如何得来的呢?
从古蜀国开始,成都就形成了独特的农桑文明。
到汉朝,蜀地丝绸业高度发达,大量丝绸制品以成都为起点,经云南进入东亚至中东,乃至流传到地中海沿岸国家,形成了南方丝绸之路。张骞出使西域时发现有大量蜀锦通过非官方渠道流入国外,引起了朝廷的高度重视。
西汉时,为了更好地管理蜀锦行业,朝廷开始在成都设立“锦官”来专门管理。
后来由于战乱,这一制度一度被迫中止,刘备入川后,诸葛亮为了增加财政收入,恢复了“锦官”制度。所以后来人们就称成都为“锦城”或“锦官城”。
到唐代,“锦官城”已经成了成都家喻户晓的别称。在当时的诗词中:“晓看红湿处,花重锦官城”这样的诗句屡见不鲜,锦官城的称谓也流传至今。
成都为何又被称为“蓉城”
相较于锦城,成都的另一个别称“蓉城”也许更为大家所熟知。成都为何又被称为蓉城呢?
有一种说法是,相传当年在建城的时候,因为地质原因导致地基不稳,建好后的城墙总是坍塌。
之后出现了一只神龟,它为人们建城指引了道路,这座城才得以建城。而神龟指引的路线就是一朵芙蓉花,“蓉城”也就因此得名。
还有一种说法,相传五代后蜀的孟知祥、孟昶父子曾割据在成都,期间孟知祥在城外增筑羊马城,其子孟昶命人在城墙上种满芙蓉,目的是为了保护城墙。
到了九月,芙蓉盛开的时候,从远处望去,城墙上就好像有许许多多锦绣一样,非常好看,所以成都又被称为“蓉城”。
还有一个传说流传最广。
在唐朝,成都通常会在二月举行盛大的花市。每当这个时候,成都就会成为花的海洋。在某一年的花市,五代后蜀主的王妃花蕊夫人在这片花海中一眼就发现了芙蓉,并被它吸引。
蜀王知道后,为了讨花蕊夫人开心,就下令在成都各个街道都种满芙蓉树。到了春天,芙蓉花便在成都随处可见,“蓉城”也因此得名。
唯一“不雅”的称号“龟化城”
成都很多别号都是美称,但是有一个称号听上去不太雅,叫“龟城”或是“龟化城”,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?
其实,这并非是难听的称呼,而是一个雅称。相传秦灭蜀后,先后筑成都、郫、临邛三城,互为犄角。但因为成都地区低洼潮湿,土质松软,城墙经常塌陷。
后来有人想了个办法,因地制宜地将地基打在高处,结果成型后,整个城市轮廓非圆非方,形状看起来像一只乌龟,因此人们称其为”龟城“。
在古代,龟是神灵之物,于是人们就杜撰出神龟示迹的传说来神化成都,说这是上天的指示,让人们依照神龟的样子来筑城,因此成都得了“龟城”这个雅号。
推荐阅读